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硅谷"美譽的綿陽,在科博會的契機下,喜迎八方賓朋。9月18日,在科博會期間同期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綿陽)國際先進制造業大會隆重召開。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捷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程副司長王衛明分別在大會上發表致辭并表示對本屆大會圓滿成功的美好祝愿。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關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原機械工業部總工程師朱森弟等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世界500強國內外優秀企業代表共同出席了本屆大會并發表演講,本屆會議以"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共話新常態下,中國制造業的新出路、新趨勢和新未來。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在大會上表示,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緊密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加快使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二是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三是要支持四川省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四川省具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和實力,在全國的產業布局當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制高點,工信部作了眾多工作進行引領推進。王衛明介紹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開展智能制造工作,明確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方向,工信部正在編造實施方案和智能制造十三五的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的重要文件;
二是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李克強總理強調,智能制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標準的制定,在今年2月,工信部成立了電子信息通訊等多個領域工作組,同時積極開展標準化國際合作,例如工信部牽頭實施中德6.0共識,成立科技部和德國經濟能源部、德國標準化協會等部門,中德雙方共同組成的工業4.0標準工作組,相關工作已經啟動;
三是堅持試點示范帶動,聚焦制造活動的關鍵環節,在基礎條件好的重點地區和行業,優先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當中選擇試點項目,分類開展了智能裝備和產品等六個方面的試點。今年6月,工信部和財政部共安排9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0.8億元,目前,工信部正在全面部署和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工程,針對網絡安全需要,進行在線檢測和預警平臺、安全檢測平臺等平臺建設工作,提高公共系統信息安全技術職稱能力。
王衛明說,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是制造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們要充滿緊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說,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的指導方針即是根據我國制造業領域最為突出和核心的四大問題提出。這四大問題分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質量問題突出、多中低端的成品;資源消耗大、利用率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指導方針中,創新驅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質量為先——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綠色制造——資源消耗大向綠色制造轉變,生產型制造向結構優化制造。后來加了"以人才為本"。那么,主線是什么呢?具體就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而主線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在十六個字方針的基礎上,我們希望培養有全球企業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在2025年,我們要優先發展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七大戰略必爭產業,包括航空、海洋工程等等。
李培根強調,走制造強國之路,我國實際上是2.0、3.0、4.0同時并進,對很多企業來講,必須經歷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4.0示范。而對智能制造而言,可以在不盲目智能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草根智能制造企業;此外,也不能丟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長安模具、虎門服裝等傳統制造業,在運用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改造后也取得很好的成績?! ?/p>
李培根院士重點闡釋了制造業未來的十年行動綱領,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朱森第則在會上為中國制造強國之路描繪了具體路徑?! ?朱森第發言中說道,要使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具體的三個路徑是就是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制造。這三個方向中貫穿了一條線:融合。而融合就是熔成或者熔化那樣融成一體,不同形狀、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事物結合在一起而生成一種新的事物。融合發展是發展趨勢,也是一個潮流。融合發展從大的方面講,兩化融合,就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信息技術、高新技術、與制造業融合;軍民融合則是軍工民用融合;"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領域的融合。最終,融合發展將是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路徑。
新一輪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制造業發展模式深刻變革,以智能制造、兩化深度融合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是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主流導向與路徑。而昂首發展中的中國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是國務院批準建設中國唯一的科技城,有著獨特的科技優勢和生態環境,堅持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引領中國大西南的先進產業發展。正是在此基礎上,本屆會議匯聚600多位制造業界人士齊聚綿 陽,共話先進制造業。在會議的圓桌討論環節,多位行業權威對綿陽建言獻策,他們稱,"綿陽有著很好的工業基礎,境內制造業實力雄厚,具備爭奪先進制造業制高點的優勢與能力。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一系列加快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四川以及綿陽可以抓住機遇,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產業和先導產業,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一篇: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