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務業是指面向制造業提供增值服務,是實現業效率提升、管理增值的先進制造業轉型的基礎和保障,包括知識服務,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質量服務、節能環保、供應鏈、金融與人力資源六大類服務類別。
n
發展制造服務業的意義
1. 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制造業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構建
產品實現方式的先進性和
產品的先進性轉型,并以此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招商,實現
產業的先進性引進和發展。
2. 發展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制造服務業溢出值大約為工業產值的10%-15%,制造服務業存在滲透性不高,且高質量的制造服務業態多為外采。引進和培育制造服務業,預計3-5年可培育工業溢出10-20倍服務業產值,實現
超千億級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產值。
3. 吸引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促進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返鄉入鄉人員是制造業和制造服務業的從業主體,發展制造服務業有利于推動高質量就業、
發展人口規模,有利于發展制造服務業內涵并促進創新創業,實現
縮小區域差距,
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消費升級、
縮小城鄉差距,從而促進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
n
發展制造服務業的路徑與方法
1.
制造業創新主體培育。圍繞制造企業效率提升核心訴求,開展基于精益生產+設備管理的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主體培育。識別公共需求,梳理工業互聯網+裝備服務、智能制造+制造服務的創新路徑。
2.
發展新型經濟運行指標。以制造業創新主體培育為基礎,提煉、總結和發展“裝備能力保障指數”、“OEE效率改善指數”兩組新型經濟運行指標。其中:“OEE效率改善指標”用于評價制造服務業態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的性能表現和先進性;“裝備能力保障指數”用于評價制造業服務業態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的質量可靠性、穩定性和服務能力。發展新型經濟運行指標,融通數字金融與供應鏈通道,是構建產業大腦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3.
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育與制造服務業創新雙輪驅動。與重點高校合作成立工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探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縣域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試點,整合制造業及制造服務業工匠與工程師人才資源,實施技能共享、服務創新與知識產權申報為一體的收入倍增與制造服務業態培育“雙創”工程。
4. 發展制造服務業總部經濟,構建一二三產融合新通道。圍繞制造業公共需求,以新型經濟運行指標為抓手,以高技能培育為依托,開展MRO(維修、維護、運行)供應鏈創新,開拓制造服務業供給業態,實施“試點一批、驗證一批、入駐一批”制造服務業總部經濟培育計劃,3-5年內構建千億級制造服務產值聚集區。
總結和提煉縣域經濟發展創新模式,構建“一個創新主體培育”、“一組新型經濟運行指標”、“一張金融網”、“一個制造服務園區”和“一個工業養老服務中心”的五個“一”縣域經濟“新特產”。做大制造服務產值蛋糕,分好二三產融合產業蛋糕,培養和吸引高技能工匠人才,發展本地中產階級。開展產業推廣與產業旅游,將本地消費與產業旅游經濟升級提起來,實現鄉村振興與一二三產業振興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