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義,我校計算機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智能與軟件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浙江省嵌入式重點實驗室(杭電)主任,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面向行業的嵌入式關鍵技術)負責人。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和省部級科技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成果多次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
數十年耕耘在數字技術產學研陣線的最前沿,嚴義在業界被公認為高校計算機領域“為數不多的科學研究、技術產業、教書育人皆無短板的代表人物”。作為PLCopen(國際可編程控制器標準組織)中國區主席,他在嵌入式軟件國產自主化研究領域卓有建樹。
從“一個人的科研”,到團隊協同作戰,再到領導校內科研團隊和企業產業化團隊聯合攻關作戰;從為企業解決具體技術困難,到全面服務企業使其成為行業龍頭,進而發展到“為實現各傳統行業產業數字化、自主化的神圣使命而攻關挺進”;從承擔企業的橫向課題,到承擔省部級重大項目,再到承擔國家級重點/重大課題;從用創辦學科公司來證明自身研究成果可行,到企業新型可編程邊緣計算控制器大量生產,再到用科研反哺教學的初心達成……30多年來,嚴義一直忙碌在產學研教皆有所成的充實道路上,演繹了敢為人先、引領行業的千般風景。
奮楫新時代:科研服務企業
90年代初期,嚴義將研究方向從過程控制儀表轉到過程流量儀表。1993年,他研發出新型兩線制渦街流量計,在國內率先解決了渦街流量計無法與DCS連接的難題,兩年后又研發出低功耗就地顯示渦街流量計,成功應用在國家大型天然氣遠程輸送工程。1996年,他開始研究新一代電磁流量計,提出智能變頻、變流的勵磁方法、給出動態智能優化標定理論,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ACC與IMTC會議上發表;多項流量傳感技術與產品的研究水平達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成果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與二等獎。經過1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電磁流量計從大量進口到全面國產化的轉換,項目實施的企業浙江迪元儀表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著名流量計生產企業。
2003年,嚴義開始研發控制系統快速定制用軟件自動生成平臺,提出了用串并圖定義梯形圖解決梯形圖編譯全解、提高圖編譯的代碼效率的后綴關聯、神經元的有限權值理論與快速計算等方法,并在技術上完成了抽象處理器的開發模式、可再造數控語言、內嵌入組態算法模塊、非致命故障診斷等發明。他帶領團隊開展嵌入式軟件自動生成技術與圖編程的研究,成功開發“CASS計算機輔助專用控制系統開發平臺”,這是我國目前唯一通過國際認證的可編程控制器組態平臺軟件。平臺軟件運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實現專用控制系統的快速定制和軟件開發,完成了對專用控制系統的PLC化開發,并在此基礎上研發了新一代ePLC控制器。
2015年,嚴義創辦新公司,通過產業化證明了這些理論與發明方法的可行性。僅2016年,公司生產可編程控制器PLC數超6萬;軟件平臺授權license(許可證)過10萬個,平臺軟件實現大量授權。ePLC產品被成功應用到中國鐵塔的基站監控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CASS平臺軟件也已推廣至國內外數十家企業應用,產生經濟效益累計達十億元以上。2016年他主持起草的《可編程控制器編程語言標準》國家標準正式發布,他領導的團隊成員成為該領域的國際標準委員會成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這個領域開始被國內外廣泛關注。2016年該成果獲浙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我們所做的是幫助中國‘芯’奔騰起來。”講起科研,嚴義打開了話匣子,“在這一平臺下,可以支持各種國產CPU的可編程控制器,這樣哪怕是普通的電氣工程師,也能用自主CPU研發的控制器,編寫出復雜的控制程序。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從工業3.0到工業4.0,控制系統是產業發展的基礎,過去我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只能在邊緣徘徊,現在我們有了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從開發創新型的軟件工具,到推動國產自主CPU的應用,嚴義團隊已經走在接納自主創新的科研前列。
數十年深耕行業,嚴義團隊實現了從理論創新到技術發明,到標準規范與制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可在產業領域大規模復制與大面積推廣,直接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浙江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踏腳石。
改革立潮頭:科研反哺教學
嚴義很忙,除了是PLCopen國際組織中國主席,他還兼任中國機電一體化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嵌入式專家委員會常委,浙江省科技廳電子網絡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同時他主持國家智能制造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多個省部級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他始終將教師的責任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
嚴義帶的很多學生在畢業時都成為企業爭相邀請的“香餑餑”,一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就成為技術骨干或者某一方面的負責人,這讓嚴義感到特別自豪。他的一個研究生畢業時,在自己的微博中寫到:“在嚴老師悉心指導下,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更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而嚴老師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真誠的為人及謙和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激勵著我前進,令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科研與教學唇齒相依,教學支撐科研,科研反哺教學。”嚴義說,“做了幾十年的老師和科研工作者,這是我最深的體會和感悟。作為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都是本職工作,兩者不可偏廢,好的老師能從科研中汲取知識,將前沿科技、產業方向、社會最新思潮等引入課堂教學,而教學和學生培養這一過程,又為科研隊伍的進一步壯大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同時科研產業化后所產生的社會財富,又能進一步回饋到教學活動中,形成科研與教學的良性循環。”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般做的。
杭電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首批十個國家級示范中心之一。作為中心負責人,嚴義開展了大量教學改革工作。他在計算機硬件教學與實驗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創造性工作,從單一課程改革開始,促進計算機學院全方位課程體系改進。與此同時,他把圖形、網絡、多媒體、輔助實驗等技術引入計算機硬件課程,將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并研發出新型教學實驗設備。
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嚴義編寫的《WIN32匯編語言教材》是國內第一部windows匯編語言教材,他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改革項目是教育部精品課程,《計算機硬件課程改革與實踐》和《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教改項目均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最近,嚴義又開始忙于改革機器人教學內容,開發了國內首個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系統,并獲批“教育部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2016年,嚴義個人捐獻100萬元用于學校的教學改革,突顯科研對教學的有力反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這八個字對我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和意義。在這里,我工作生活得充實而幸福,也愿意為學校的發展努力和付出。”他說,“個人金錢財富的增加,對我獲得感的增益促進很小。為行業與學校做出哪怕一點貢獻,卻能讓我倍感幸福。”嚴義與浙江數字技術一起成長,與學校發展一起奮進,一心為中國數字技術國產自主化“立跬步之功”。
詩人艾青說:“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嚴義始終將思想的解放、行動的雷霆,落實到奮進的腳步上。他是新時代的科技實干家、奮斗者,以匠心鑄就報國之心、以大愛寫就師范之魂。他身處生產、教學、科研第一線,秉持踏波趕浪的弄潮兒精神,不斷取得新突破、新進展,筑就科技報國征程上的美好風景。(校工會 校新聞中心/文 宋建躍 魏少琮/攝)
責任編輯: